Vivid Audio是相當引人注目的喇叭品牌,其一是獨具特色的外型經常引來正反兩派的審美評論,但這其實與聲學大有關係。其二是主設計師Laurence Dickie先生的大名,他也是B&W代表型號Nautilus鸚鵡螺的主設計者,他將同樣設計概念移植到Vivid Audio當中,而這也是他真正的自有品牌。其三是Vivid Audio在喇叭設計上具有非常多技術,從整體設計概念、材料應用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系統,在多數高階喇叭品牌中也少有看到這麼多獨家技術。
經典系列不退流行
Vivid Audio目前有3個產品系列,分別是頂級系列Giya、最新系列Kaya以及書架型Oval系列,Giya又有5個型號分別是G1S、G1 S2、G2 S2、G3 S2、G4 S2,目前新出廠的第二代(Series 2, S2)都在高音與中音單體前多了固定式的單體保護罩,並在單體與箱體結構上有所改良。我們這次所聆聽的是第二小的G3 S2,距離我們上一次聆聽更小型第一代的G4已經是6年前的事情,但當年G4的好聲音讓我至今仍然記得。這兩次接觸到Vivid Audio的產品,除了聲音外,我必須強調他們的烤漆真的很漂亮,上次是寶藍色的G4,這次則是暗紫色的G3 S2,加上箱體曲線形成光線不等的反射,近距離觀看真的非常令人滿足。
獨特設計引人注目
Laurence Dickie先生所設計的導波管(Tapered Tube Loading, TTL)是Vivid Audio喇叭一大重點,也是有此獨特的喇叭頂部設計原因,例如這次的G3 S2在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的正後方都有一個指數錐形導波管設計,導波管直徑是由單體側逐漸縮小至箱體後側,在導波管內填塞著天然羊毛纖維,利用導波管的逐漸縮小的錐度與長度讓羊毛能完全吸收單體發聲時產生的背波,這能夠非常有效避免背波反射影響單體工作,同時避免背波造成箱體共振,設計理念就是完全將背波消除,因此高音與中音的聲音就會顯得乾淨且具有細節。
從側面可以看到高音、中音與中低音單體的導波管直徑是有所變化的。
少有振動的整體設計
另外正面的中低音單體所發出的聲音除了正面以外,背波則透過箱體結構向上方經由頂部弧度轉圈後引導至箱體下方後側的兩個反射孔排出,可以產生更多更沉的低頻。位於箱體下方的兩個低音單體分別位於一左一右,這很明顯就是push-push的作法,兩個低音單體做出同等運動能量時,產生的振動會互相抵銷,同樣能達到降低箱體振動的問題。G3 S2整體就是採用5單體4音路與低音反射孔的設計,雖然僅有110公分高,但是聲音場面其實相當大,他填充空間的能力聽起來與很多小型喇叭相當不同,特別的乾淨、清晰、解析,箱體的振動真的是幾乎聽不出來。
在箱體材料上,因為曲線與烤漆的關係和箱體幾乎不共振的聲音表現,我原猜想Vivid Audio是採用特殊化合物,看了資料才發現他仍然是以木頭為主,採用的是輕木(balsa)與玻璃纖維的三明治結構箱體,並在箱體底部使用碳纖維,所以G3 S2其實重量才約36公斤,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重。像這樣採用木頭製作箱體,要製造成這樣弧形的箱體曲線絕對是非常費工且費時,原廠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在箱體製程上。其實也不僅如此,Vivid Audio所採用的單體也全部是自行設計,從振膜曲線角度、磁鐵、框架都有設計者的概念在裡面,Vivid Audio在整個喇叭的打造上,可說自我完成率極高,從頭到腳都是自己的想法和製作,每一處關鍵都具有自己研發的技術,所以儘管Vivid Audio從2004年至今已經接近17年,但是產品並不多,並非是偷懶,而是對於產品開發非常講究,也與別人非常不同。
5單體4音路設計,全部自己來
Vivid Audio G3 S2總共使用了5個單體,高音單體為D26,26mm球型陽極處理鋁金屬振膜,振膜的曲線是透過有線元素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研究後,發現當振膜表面曲度與一條繩子自然垂掛於兩點之間的曲度相同時,能夠提高振膜盆分裂的頻率上限,並在振膜周圍加上一圈碳纖維,使得單體比起一般傳統球型振膜的分裂上限更高8度音,原廠將此技術同樣使用在50mm的D50球型中音單體上。在新的G3 S2上所使用的高音與中音單體前方都更新了單體保護固定網罩,並且深度研究令網罩能達到聲音優異的擴散特性。
中低音單體為C125s,振膜直徑125mm,同樣透過導波管引導背波。
低音單體為C135,一共使用兩個135mm合金振膜單體在喇叭箱體的左右兩側平衡設置,push-push設計讓單體工作時的反作用力能抵銷,減少箱體振動。
磁鐵系統採用創新的Super Flux Magnet(SFM)。因為特殊的錐形導波管設計使磁鐵系統必須具有較大的中心孔空間。Super Flux Magnet具有高度聚焦的磁場,使D26高音單體的峰值磁通量為2.5T(約為大多數25mm高音單體的兩倍),效率達到96dB。為了使磁通量最大化,單體使用的線圈和磁極之間的間隙必須盡可能地狹窄(0.33mm)。當線圈框架像氣缸活塞一樣在間隙中上下移動時,空氣在會被壓縮產生阻力並抑制振膜運動,尤其是在低頻時。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在磁極上開孔,但這會產生共振。原廠研究出Highly Vented Former(HVF),使音圈框架其中近一半的表面積由開孔組成。這樣可以將共振移出頻率範圍,還消除了空氣噪音。Vivid Audio的單體框架使用具有獨特長寬比的12根支桿,並巧妙地對齊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障礙,總面積僅為振膜面積的10%,在聲學上幾乎可無視,而且深度也深,這具有額外的好處,使整個單體的散熱面積幾乎增加了三倍,減少了功率壓縮。
搭配瑞士精品級品牌
這次搭配Vivid Audio G3的擴大機是瑞士darTZeel頂級綜合擴大機CTH-8550,這是廠方號稱毫不妥協的綜合擴大機,全瑞士設計製造,外觀做工無可挑剔,從小巧精緻的按鈕和極具手感與視覺享受的音量旋鈕就可看出細節,金屬面板與把手的表面處理極具質感,後側輸入與輸出端子排列美觀一致,身為一部頂級高價的器材就是得有夠水準的外型。
CTH-8550的體積並不很大,重量28公斤,算是標準身材的綜合擴大機。從廠方提供的內部照片可以看到電路佈局並不繁瑣,採用雙單聲道架構,共用電源變壓器但以獨立繞線供應,大型電容與電晶體會散發高熱量的元件分立箱體兩側,並緊捱著散熱開孔。在我們實測長時間播放音樂下,外部箱體摸起來僅有微溫。CTH-8550能提供每聲道持續輸出200瓦,尖峰230瓦(皆為8歐姆阻抗),330瓦與360瓦(4歐姆阻抗),400瓦與500瓦(2歐姆阻抗)的功率輸出,推動效率值87dB的Vivid Audio G3非常輕鬆,質感、場面與動態都十分好。除了RCA單端與XLR平衡類比輸入以外,也能提供類比輸出與單聲道輸出,如果搭配自己前級或後級器材可以使用自家50歐姆的darTBNC輸入端子與ZeelBNC輸出端子,能得到最好的聲音。另外也能選配MM與MC唱放模組。
瑞士的金屬加工能力不只是漂亮還很細膩。
從細節就能看出廠方對於產品的要求。
darTZeel與Vivid Audio的搭配真的就是美聲又美型。
質感一流好物,內行人必會挖掘 (Ted Chen)
Vivid Audio G3 S2的聲音真的相當好,原廠經年累月的完善設計顯然獲得了最佳成果,中頻與高頻很乾淨且解析,中頻厚度比我預期要更加得好,在聆聽人聲專輯就能很快發現這個特點,而且聽感上中高頻幾乎沒有被低頻掩蓋或干擾,因為G3 S2的低頻段同樣也很乾淨,並且相當夠能量,可以說G3 S2整體就是很清晰透明的聲音,不同頻段間的分離度很好,但聽起來又是一體的,不會有各自為政的感覺。G3 S2的靈敏度是並不高的87dB,在搭配擴大機時不要選擇特別沒推力的器材,代理提供的darTZeel CTH-8550顯然非常充足,因此我也短暫換上自家的參考綜擴Esoteric F-03A,這是一部30瓦/8歐姆、60瓦/4歐姆的純A類擴大機,與D類動輒兩百瓦以上算是小推力,但儘管如此F-03A卻完全沒有駕馭不了G3 S2的疑慮,因此只要不要特別沒推力的擴大機應該都不成問題,在音色上darTZeel與Esoteric的擴大機並不相似,但都與Vivid Audio G3 S2一同表現出令人讚嘆的聲音表現,這對喇叭本身就是相當好的設計與表現,性能和質感都是一流水準,與哪一種擴大機與喇叭最合適真的沒有標準答案,還是得看聆聽者的喜好與廣泛的搭配去決定。
乾淨通透精準,厚度充足優異
聽這張Dominique Fils-Aime的《Nameless》能得到試聽系統很多訊息,歌曲中的人聲是非常有質感且有細節的,女主唱歌聲相當迷魅,還有和聲也充滿效果與魅力,錄音製作上的音場空間佈局呈現,動靜之間與強弱對比都非常分明,聲音既通透又扎實,讓我每次只要接觸到新的音響系統就很自然會先下這張唱片聽個幾首歌曲。Vivid Audio G3 S2在播放時首先是音場的開闊性非常好,雖然這僅是110公分的喇叭,但就能很乾淨地將空間佈滿人聲、樂器、效果,在喇叭後方的空間中盡情揮灑,層次與寬度、高度都很優異,背景卻又是乾淨的,而不是由許多多餘殘響或令人不適的共振所填充出來的,讓人聽起來是乾淨、透明、漆黑、井井有條的聲音景色。搭配darTZeel CTH-8550的音色很適純粹且帶有一點清甜味,而聲音厚度仍然充足,在聽人聲上尤其優異。S3 G2的聲音精準度很好,指向也準,加上少有箱體共振,在擺位上要比其他喇叭更為用心,如果調整得當會是很驚人的聲音表現。
無論音量給你滿滿的細節動態
再聽Hanne Boel的《OUTTAKES》,這是張充滿節奏的音樂,當然Hanne本身聲音也是相當有特色且好聽,她的演唱自在隨意,有很多喉部的小細節,演唱時的小起伏、氣音很多,是經驗非常老道不墨守成規的表演者,聽起來特別有氣氛與靈魂。而由Vivid Audio G3 S2重播出來不但能讓細節表現得很好,在聲音延伸與透明度上也很好,加上這張唱片的演奏也十分精采搶眼,整體立體感與現場感十足,我特意比較大聲撥放與小聲撥放,與darTZeel CTH-8550的組合顯然非常線性,小聲撥並不失細節與動態,一樣可以聽得很過癮,有系統如此不必怕影響家人或鄰居,細細聽一樣好聽忠實,能充分感受音樂內容與細節,不會淪為背景音樂。G3 S2的低頻結實感十足,向下沉潛的力道也夠深,雖然它的外觀看來斯文簡潔,但真正發起飆來也能相當狂野,而且能保持著每個頻段的清晰度,這正是一套十足優異的系統與一套普通好的系統明確的分野。
音質美得無話可說 (Emma Lin)
原以為2020年11月已經發行最新專輯《folklore(Clean)》的美國小天后泰勒絲,在2020的12月又加贈粉絲15首的全新新專輯《evermore》,並在個人寫下兩張專輯為姊妹作,兩張專輯對她的意義更是重大,在各大串流音樂平台的推薦區都能見其蹤跡,這次播放《evermore》中的<Happiness>,透過Giya G3播放出的聲音感受細緻度極好,當音樂的前奏一下,氛圍的凝聚力集中,前奏若像是管風琴所發出的聲響,並且能想像在森林、湖畔的視覺感,好似此張專輯的宣傳封面。Taylor以清唱的方式唱出主歌,人聲在視聽室中傑像清晰,高音漂亮,低音穩重,從高音下至低音時的處理滑順,接著伴奏加疊出更多的層次,搭配不同器樂聲,彈撥樂器以相當定律的節奏演奏著,為此曲平淡的曲風增添豐富性,雖然這首歌曲沒有太多的情緒張力,但卻以柔美的層次完整了這首創作。Giya G3完整的呈現出音質的細緻度,在音響展上也可以見到Vivid Audio的蹤影,在展覽上也對它的聲音有印象,它能將高音的細緻度完好的呈現,並且讓聽者感受是舒服的,再加上喇叭的外觀就是個藝術品,耳朵與眼睛同時都享受到了,心靈上也滿足了。
忘不了的餘音繞樑
播放《Claude Bolling Suite for Flute and Jazz Trio》專輯中的的3軌<Javanaise>,Giya G3將這首的速度流暢性處理得很好,節奏律動的輕盈,長笛的高音紮實而溫柔,音色乾淨、樂句綿密,並且緊跟著鋼琴的律動,兩者的主題輪流交換演奏,並在中間與尾巴競奏聽起來相當過癮,兩者的情緒一致,可以想像出演奏者的默契相當十足,想像有說好用幾分的力來演奏似的,完全契合,爵士曲風可以聽見不同的感受,情感的發揮也是隨興的,以Giya G3能將聲音音質處理的細緻,聆聽爵士樂是相當舒服,沒有任何毛邊,保留純淨的聲響。
Vivid Audio Giya G3 S2落地喇叭焦點
● 設計大師Laurence Dickie先生自家力作
● 特殊導波管(Tapered tube loaded reflex)設計,消除單體背波干擾
● 箱體共振極低,全聲學考量塑形無平行面,特殊複合材質與碳纖維底座
● 背對背低音單體設計消除反向力量
● 獨家磁鐵、音圈設計
● 聲音特色: 音場開闊、聲音乾淨解析、通透有甜度、低頻結實快速
● 搭配建議: 不要搭配推力太低的擴大機,音色搭配上較無限制,以可展現細膩長處的器材尤佳
Vivid Audio Giya G3 S2落地喇叭規格
● 設計結構: 4音路5單體系統
● 箱體材料: 玻璃纖維、輕木複合三明治結構,碳纖維底座
● 顏色: 鋼琴黑、珍珠白與客製色
● 高音單體: D26, 26mm金屬圓球型振膜與導波管設計
● 中音單體: D50, 50mm金屬圓球型振膜與導波管設計
● 中低音單體: C125s, 125mm振膜與導波管設計
● 低音單體: C135, 2 x 135mm合金振膜
● 低頻負載: 指數型錐形導波管反射增強
● 靈敏度: 87dB @ 2.83VRMS(1m)
● 阻抗(Ω): 額定6, 最低4
● 頻率範圍(Hz) : – 6dB points: 33 – 36,000 Hz
● 頻率響應(Hz): 36 – 33,000 Hz +/- 2dB on reference
● 諧波失真(2階與3階): < 0.5%
● 分頻點(Hz): 220 – 880 – 3,500
● 承受功率: RMS 800W
● 尺寸: 1,161mm (H) x 341mm (W) x 578mm (D)
● 淨重: 36kg
● 定價: NTD 1,390,000元 (最新價格請洽代理商)
總代理 勝旗音響: http://winkey-audio.com.tw/
Vivid Audio: https://vividaudio.com/
更多關於Vivid Audio的報導請點此
MY-HiEND參考器材資訊請點此
Youtube